無緣無故的痛
「自從四歲開始,我的兒子便開始經常喊腳痛,而且是無緣無故的痛。我肯定他並不是走路或做運動過多之後才出現,但很奇怪地,痛症通常都在夜間才出現,而且和日間的運動量沒有關係。有時出現疼痛的時間只是半分鐘,之後他又說沒事;有時可能會長一些,可能是數分鐘,幫他按摩之後,他又沒有再痛。最長一次試過差不多長達一小時,也試過半夜痛醒,之後很難再入睡,對第二天上學有少許影響。但他沒發病時,可以完完全全沒有任何痛楚,與正常人無異……」
以上內容是一位媽媽的親口敘述。
症狀
如果你的小朋友會間中出現腳痛,並有以下特徵,很可能與「生長痛」有關︰
- 3-12歲的小童
- 到達某年紀後會逐漸消失
- 偶發性
- 發病時間長短不一
- 通常出現在黃昏或夜間
- 沒發病時表現正常
- 找不到病因
醫生會將很多沒有病因的小兒下肢痛症歸納為「生長痛」,而事實上,很多「生長痛」都未必與生長有關。所以,有時醫生會覺得「生長痛」不需要醫,因為根本不知病因,而「生長痛」又會在某年紀開始會逐漸消失。如果真的很痛,醫生會處方止痛藥,但普遍沒有其他更有效方法去預防或控制痛楚。
影響
生長痛會對小朋友造成很大的影響。由於通常在夜間發生,所以很多時會從睡眠中驚醒,之後便會很難入睡,直接影響其睡眠質素,也會影響情緒。由於睡眠不足,也同時會影響學習表現和社交生活。比較嚴重的一群,甚至會依賴止痛藥去控制病情。
解決方法
即時的舒緩方法如按摩、熱敷和伸展運動,都能緩和小童的生長痛,最少心理上會覺得舒服一些。
伸展小腿肌肉
(腓腸肌)
伸展小腿肌肉
(比目魚肌)
伸展大腿前方
(股四頭肌)
伸展大腿後方
(膕繩肌)
研究及建議
有研究顯示,小童缺乏鈣質、鎂質、硒質、維他命C和維他命D都有可能和生長痛有關,但最多的研究數據,均指向缺乏維他命D此因素。2015年韓國的研究,針對140名有生長痛之兒童,年齡介乎2-15歲 (平均年齡5.2歲),當中有接近六成的血液維他命D含量 (Serum 25-(OH)-D levels) 少於20 ng/mL,証明他們均缺乏維他命D。
要小朋友能有足夠維他命D,每天要日曬約15分鐘,讓陽光當中的UVB於皮膚上合成足夠的維他命D。如果小朋友未能有足夠日曬,可口服維他命D。
另外,亦有研究指出,生長痛與足部寬扁或扁平足有關。2003年的研究指出,有8名介乎7-10歲,有寬扁足的小童,穿著處方矯形鞋墊之後均能減輕生長痛,以及其出現之頻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