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女士年約四十多歲,一直受膝痛問題影響。初次見王女士,看她的走路姿勢,以為她是一位七十歲的老婆婆,因她撐著拐杖,舉步艱難。慢慢交談後,知道她從事飲食業,經常要行企招呼客人。而她工作的食肆有上下兩層,因此她要經常上落樓梯,從而增加了膝部勞損。工餘時又要照顧一對年幼的子女,經常要將他們抱起,進一步增加膝關節的負荷。

「有時坐久了,起來的時候,膝蓋會『啪啪』聲響。在上下梯級時,會突然有一下會用不到力或劇痛,有幾次差一些跌下梯級。每次遇到這些情況,都需要坐下來休息,待疼痛過後,才可步行。而這個情況越來越常見及嚴重。」王女士感概地對我說。

檢查和發現

之後,王女士尋求醫生的協助,在經過X光的檢查後,發現她的膝蓋骨附近及膝關節都出現了「骨刺」,即骨質增生,而且已開始有少許退化跡象。醫生建議她服食止痛藥,以及做物理治療減輕痛楚。初時有些微好轉,但一停藥或不做物理治療,情況又會打回原形。

了解了她的背景及參考了她帶來的X光片後,我開始檢查她的膝蓋。正常人的膝蓋在雙腿伸直及放鬆的情況下,應可作一定程度的活動,但王女士的膝蓋骨活動幅度低,因為骨刺和退化已阻礙了膝蓋的活動。她有膝蓋關節炎。

她的雙足非常扁平,在站立的時候,膝蓋骨呈現內旋。這主要是因為扁平足在負重的情況下會令小腿骨過度內旋,帶動膝蓋內轉。這樣,因為膝蓋錯位而令膝蓋在活動時的勞損加劇。另外,她的大腿股內斜肌亦比其他肌肉弱,令膝蓋骨在活動時的穩定性減低。

前膝痛

改善方法

由於已受損的軟骨己無法再修補,所以現在的處理方法是減少疼痛及避免膝蓋的情況惡化。首先,我建議王女士集中鍛練雙腿的股內斜肌,增加活動時膝蓋的穩定性,更建議她定期游泳,增強大腿肌力。另外,我為她配製了一對處方矯正鞋墊來改善她膝蓋內旋的問題,減少膝蓋錯位發生時的機會,減少勞損。

在六個月之後的例行檢查,發現王女士膝蓋痛的情況已大大減少,現已不需再靠服食止痛藥減輕痛楚。

前膝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