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拗柴」並不是穿著斗零高跟鞋女士的專利,青少年也常有發生,猶其是活躍的一群。子傑是一位剛升上中二的學生,最喜歡的活動就是打籃球,只要沒有特別活動,每天放學都會和同學打籃球。

大約三個月前,子傑在一次衝搶籃板時,落地一刻踩中了對方的腳,右足踝向外屈 (即「拗柴」),立時痛不欲生,足踝也立刻腫起來。幸好當日他留校打籃球,老師立即帶他到醫療室敷冰,並幫他包紮好。他的母親當晚已立即帶他看「跌打」,並於隔天再多看一次,基本上腫脹已略為改善。子傑也停了兩星期沒打籃球,作出適當的休息,情況看似回復原狀。

正當子傑以為自己的傷勢已好得「七七八八」,他已急不及待返回籃球場。他沒有足夠熱身,就落場打球,打了不夠數分鐘,扭傷的部位又再疼痛起來。他忍受到痛楚,繼續打球,奈何在一次急速轉向的情況下,再次觸傷了患處。雖然沒有前兩星期那麼嚴重,但也不能再打下去了,立刻要坐下休息。

之後的一兩個月,子傑都不能再打籃球,甚至連體育堂都差點應付不到,有時連走路都覺得很不穩定,右腳好像有「想拗想拗」但又沒有真「拗」的感覺。

解構慢性足踝不穩

有很多人都曾試過經歷多次重複扭傷,足踝韌帶會變得鬆弛,穩定足踝的能力下降,走路時變得很不穩定,形成慢性足踝不穩。如果患者同時有異常足形 (如扁平足、寬扁足) 等問題,會令足踝變得更加不穩。有時還會引起踝關節夾擊綜合症 (Ankle impingement syndrome),令踝關節前方出現骨刺,繼而引起疼痛,也令足踝背屈 (向上屈) 的幅求減低。

足科矯形對慢性足踝不穩的方針,在於穩定足踝關節。護踝和處方矯正鞋墊均能有效穩定關節,加上平衡運動,強化小腿及足踝運動,大大增加足踝的穩定性。

檢查

子傑來到本中心之後,我立刻幫仔進行足部檢查。他右腳足踝的確較左腳鬆,足踝旋後 (即向外旋) 的幅度較大,這與他三個月前「拗柴」有很大關係。當時子傑的足踝已消腫,但按壓足踝外側近跗骨竇位置比較痛,足踝內側也有痛楚。生物力學檢查分析,檢測出他有寬扁足、後跟外翻以及脛骨內彎等問題,屬於關節比較不穩的足形類別。

改善方法

改善的首要目的是先幫子傑穩定右足踝。我建議子傑繼續休息,暫停打籃球。可上體育課,但要戴上壓力適中的護踝,以減輕運動時的痛楚,以及穩定足踝,避免再一次受傷。如有需要長時間步行,也適合為右腳戴上護踝。

足踝扭傷

護踝

因為他有寬扁足問題,所以要配置一雙處方矯正鞋墊,將距下關節承托好,減輕足部過份寬扁的問題,讓足踝附近仍受傷的組織得到休息。閒時要多做平衡運動,增強小腿及足踝肌肉,從而穩定足踝關節。

經過一個多月的休息及配戴適當的護具,子傑已可以脫掉護踝去做運動,不感到痛楚。也有賴他勤做平衡運動,現在走路時感到的不穩已大大減低。剛剛的一次跟進,已得知他已重新開始打籃球了。

足踝扭傷

平衡運動